大寒,冻消残雪暖生烟

节气是中国人的诗意生活,是我们对季节的感知,是先民们对自然科学的不倦探索,这一次,我们在感知季节的同时,以自然科学与自驾旅行的方式发现中国的24种不同面孔。

大寒

大寒为岁末,是二十四节气的最后一个节气。大寒之后,就是立春,然而在立春之前,大寒时节寒潮的频繁南下,让“寒”依旧是这个时节的主题之一,正是“大寒小寒,冻成一团”。

对于大寒之寒,北宋倡导“快乐哲学”,和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的理学家邵雍就曾经不快乐的感慨道:“旧雪未及消,新雪又拥户。阶前冻银床,檐头冰钟乳。清日无光辉,烈风正号怒。人口各有舌,言语不能吐”。

Mountain landscape
摄影/陈小林

只不过在大寒之时,即将到来的“年”往往会驱散此时的寒意,给寒冷的冬天带来许多的暖意。此时神州大地之上,虽然寒意凛然,但随处可见的“忙年”与“迎年”却让这个节气充满了欢快的喜庆之意,此时不仅需要“赶集”采购春节所需,更要“做牙”以美食打一顿牙祭,而又有如“除尘、洗浴”的大清扫;食用以糯米做成的“消寒糕”和红鲟蟹做成的“红鲟糯米饭”等,都在“年”到来前,渲染着“年”火热欢快的气氛。

我们的大寒节气之旅,正是追寻着寒潮与年的丰收和满足,前往湖北,寻找大寒的足迹。

Day1 湖广熟,天下年,大寒迎年

Day 1 route graphic

荆州-荆江大堤-五峰县                                                                                                                           5小时36分钟 279.1公里

    “大寒迎年”在于庆祝年之富足美满,并祈愿美好之未来。自古以来,中国人的节庆,往往与饮食相关,而粮食的富足,一直就是“年”之富足的象征。粮食富足,最为具体的表现,则是“苏湖熟,天下足”和“湖广熟,天下足”的四熟两足,从“苏湖熟,天下足”到“湖广熟,天下足”,实际上反映的正是从宋到明经济结构的变化。

Farmer in field
摄影/伦天洪

宋朝时期,江浙一带产粮极多,被誉为“苏、常、湖州,膏腴数千里,国之仓庾也”正所谓“苏湖熟,天下足”,而明朝中后期江浙地区商品经济诸如棉花和桑蚕的发展,以及极高的人口密度,使得人口密度较低的广阔“六千里大楚”湖广地带,也就是两湖平原成为了人们的目光所向之处。

然而对于两湖平原而言,这里自古以来就是自三峡汹涌而出的长江必经之地,平原既无落差,也不存在阻碍,汹涌的江水至此,往往肆虐成灾,所幸最初两湖之地多有诸如云梦泽这样的大小湖泊,这些湖泊虽然有效的吞吐分化了江水,但江水中的泥沙也渐渐侵蚀着湖泊。

Bridge landscape
摄影/王炎

当具有蓄洪滞洪能力的湖泊退缩消亡之后,可耕种围垦的土地就与洪水一起出现了,所以两湖平原的耕种史,实际上正是一段与洪水抗争,修筑堤坝的堤防史,而荆州的荆江大堤就是其中之代表。

荆江大堤历经东晋、两宋,到了嘉靖二十一年终于合为一线,造就了“湖广熟,天下足”,如今我们行走在高出地面十几米,全长182.35公里的荆江大堤之上,触目可及的除了辽阔的江汉平原这个产粮之地之外,更多的则是这里数不尽的江河历史。

荆州,既是上古九州之一,更是独放异彩的楚文化发源之地,在这里有楚国旧都“郢”所在的纪南城,有江陵楚墓,更有馆藏超过十三万件文物的荆州博物馆,以凤凰为图腾的楚人就是在这里开创了瑰丽灿烂的楚文化,更不要说那些曾经发生在三国中的荆州故事了,只不过彼时的荆州是东汉十三州之一,一如上古之时的九州之荆州,都是较大的地理范畴,和如今的荆州还是有所不同的。

Day2 遗落秘境,发现容美土司王国

Day 2 route graphic

五峰县-柴埠溪峡谷-屏山村-鹤峰县                                                                                                        6小时57分 238.3公里

大寒是寒潮频繁南下的时节,此时位于长江中下游的湖北,则是寒潮到来时首当其冲的地方之一,然而在湖北,地缝、峡谷、崖居、洞府却自成一体,冬暖而夏凉,不仅遮挡,躲避着寒潮,更提供着另外一种桃源般的生活,明人孔尚任《桃花扇•本末》说:“楚地之容美,在万山中,阻绝入境,即古桃源也。”

Mountain landscape
摄影/陈小林

而其中的容美,指的就是曾经出现在如今湖北鹤峰县、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一带的容美土司王国,而所谓的万山阻隔,正是这里复杂交错的喀斯特地貌所造就的。出了荆州,自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开始,我们就进入了群山的怀抱之中,此处遍布喀斯特溶洞、地下河、峰林与地缝,许多地方都尚未被深度探索与开发,其中最高海拔2260米,平均海拔1540米,乡政府驻地海拔1730米的牛庄乡,以及主体黑峰尖海拔2320米的白溢寨都以山路蜿蜒,地势险要而自成秘境。

Land Rover driving off-road

只不过对于较为轻松的旅途而言,路途中的柴埠溪大峡谷则是更为适宜的去处,柴埠溪大峡谷壁立千仞,两侧皆为峻峭的喀斯特峰林与峰丛,其中的神笔峰更是全国仅存的几根喀斯特峰柱之一,它高达26.8米,上部最宽处直径2.8米,而下部最窄处直径却只有1.2米,如同神笔挺立,故名神笔峰。

Cave interior
摄影/冯木波

实际上,柴埠溪大峡谷只是此间地貌的一个小小侧面,真正要领略此地的桃源秘境,还是要沿着S325一路向鹤峰县和屏山村行进,此处山高谷深,江河山川如网交错,在公路尚未开通的年代,行路极为困难,而其中的隐秘洞穴更是深藏在山河腹地,也正是这样的地理条件,使得容美土司王国以洞为府,自成一体,以400余年的历史,成为了楚蜀各土司中的最强土司,也以山河环绕成为了独特的不易被发现的桃源秘境。

Land Rover Discovery on rocky terrain

至今,在漫长的时光中,容美土司的遗产大多已经被消磨,留存下来的洞府山高路险,其中仅剩下隐约的人工遗迹,而容美官印这个容美土司曾经的荣光,也成为了鹤峰县博物馆中的藏品留待后人感慨。

Day3 恩施,崖居千重峡

Day 3 route graphic

鹤峰县-恩施                                                                                                                                              6小时19分,242.3公里

大寒是一年中的岁末时节,大寒之后便是小年与大年,而此时,生活在湖北的土家族,也为他们独特的新年“赶年”准备着。“赶年”是指土家族新年较汉族新年提前一天,传说中“赶年”与战争有关,实际上在最初,土家族并无“赶年”之说,甚至土家族各姓氏过年的时间都不尽同,比如彭姓一年中有三次过年,分别为过半年,过秋收年及腊月年三种。“赶年”其实是后来才有的,一个多方求同存异的说法。

Mountain landscape
摄影/陈小林

但这并不影响在大寒之后,土家族进入迎年的欢庆时刻,此时杀年猪,打糍粑,推豆腐,用腊肉和糯米做甄子饭,跳摆手舞都是必不可少的过年习俗,从鹤峰县出发,前往恩施土家女儿城就可以体验独特的土家风情,而在利川,更有独特的,以彩龙船为道具的利川灯歌。

来到这里,不能错过的自然是恩施大峡谷这个北纬30度上的神秘地理单元。恩施大峡谷与此地的腾龙洞和云龙河地缝,正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甚至可以说这里就是鄂西南喀斯特地貌发育强烈的代表作。

Mountain city landscape
摄影/陈小林

比如腾龙洞拥有世间罕见的巨大洞口,其高72米,宽64米,可以飞入直升机;而洞穴整体宏大震撼,雄浑壮美,又使得洞如起名,至今初步探明腾龙洞的总长度达52.8公里,而洞穴面积则有200多万平方米,仅次绥阳双河洞,是中国第二大的溶洞;又比如恩施大峡谷中绝壁丛生,峰柱挺拔,在峡谷中,更有溶洞与暗河并生,是壮丽的喀斯特地貌集大成者。

Lake inside cave
摄影/陈小林

再比如横断面呈U字形,长70余公里的云龙河地缝,喀斯特地缝一般来说是由河流深切而形成的,所以横断面多为V字形,而云龙河地缝则是发源于长50余公里的龙桥暗河,当龙桥暗河进入恩施后,暗河洞穴顶部崩塌之后,云龙河地缝就出现了。U字型,两侧崖璧对称的地缝并不稳定,最终将崩塌回归到V字形地缝,它是漫长地质史中的一颗一闪而过的耀眼流星,仅能在特定的一段时间内欣赏到这种独特的地质美学,这就是云龙河地缝的独特魅力。

而更值得一提的是,在恩施城中及郊区,还分布着许多独特的崖洞民居,崖洞民居的本体是红色砂岩构成的丹霞地貌,这与容美土司的喀斯特洞府是极为不同的,喀斯特洞府胜在宽大可以容纳千百人共同生活,但极为潮湿,木质的洞府家具及设施容易腐坏;而砂岩崖居则是干燥疏松,虽然面积较小,然而易于修整挖掘,由此部分土家人选择了“逐穴而居”,在崖洞里建设房屋,以利用这里冬暖夏凉的特点。

Land Rover Discovery driving off-road

自驾TIPS

进入五峰后,便是进入了山川的怀抱之中,此时山路蜿蜒,地形复杂,发现神行的全地形反馈适应系统、全地形进程控制、及智能主动动力传输系统都将为我们的旅行保驾护航。

大寒时节,寒冷依旧是此时的主题,发现神行的定时温控具有加装的定时温控设备。可预热发动机,将余热输送到车内,温暖怡人的车内温度,对于一场大寒旅行,正是上好的体贴。

科学指导:中国地理学会 中国国家地理

车辆:白寅

作者:肖胜松

发现中国24节气,不仅仅是发现节气本身的含义,更是以自然科学的有趣角度,以自驾旅行的亲身体验方式,寻找节气背后的秘密与故事,以一场旅行,发现24节气,也发现人生中最为难忘的发现旅行。

Land Rover and Chinese National Geography bad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