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江南江北雪漫漫

节气是中国人的诗意生活,是我们对季节的感知,是先民们对自然科学的不倦探索,这一次,我们在感知季节的同时,以自然科学与自驾旅行的方式发现中国的24种不同面孔。

大雪,至此而雪盛也

大雪,是冬季的第三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大雪,十一月节,至此而雪盛也。”大雪时节的物候为:“一候鹖鴠不鸣;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是说此时因天气寒冷,寒号鸟不再鸣叫;老虎开始交配,“荔挺”草开始发芽。

在小雪节气时,我们曾经讨论过小雪与大雪的大小之别,实际上因平均温度较高,大气中的水汽含量较多,小雪往往会下“大雪”,而到了大雪时节,因为温度较低,水汽含量较小,往往只能下“小雪”。

在节气最初被发明创造的年代,彼时更为温暖的气候,以及温暖气候带来的更为充裕的水汽或许可以使得我们的先民在大雪时节见证“至此而雪盛也”的盛况,然而至今,为什么节气仍旧在指导着我们的生活呢?

摄影/伦天洪

如果我们回到节气本身,我们就会发现,在大一统国家的背景之下,文化的一统,以及我们语言本身微言大义,充满多义性,可以自由阐发的特点,以及与民俗民谚的巧妙结合,使得节气成为了能够与时俱进的文化遗产。

在今日,大雪时节,虽然降下大雪的几率已经减少,但并不妨碍我们从另外的角度去解释,理解大雪的含义,那就是持续的降雪,在更加寒冷的温度下,累积至此,累积为大,积雪为盛;而更加寒冷的温度,在此时也带来了“小雪封地,大雪封河”的冬日景象。

Day1 大雪封河,寒冬采冰人

哈尔滨-松原-白城

5小时30分钟 404.9公里

温度的持续走低,终于使得大地在大雪时节呈现出一片冰天雪地的景象,在哈尔滨,大雪时接近零下30摄氏度的低温将冰河封冻,而松花江上厚达30厘米的冰层也迎来了自己化身为冰雪大世界城堡、雕像的时节。

摄影/王冰

采冰的工人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在短短的十几天冰期中,以每天采冰量一万立方米以上的巨大工作量建设着哈尔滨冰雪大世界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冰雕群。

江水中的冰晶通过不断的生长,最终形成了冰块,而流水的冲刷又使得冰晶的生长受到干扰而被打破,在反复的破与立中,冰块终于变得质地均匀,松花江水流稳定,有助于冰晶的稳定发育,所以松花江的冰块具有质地上乘,明亮通透的特点,这种特点正是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冰雕群美丽晶莹的秘密之一。

摄影/施正威

而将寒冰从冰河中采出的采冰人,则以另外一种身份雕刻着冰雪大世界的美丽。对于冰雕而言,材料不仅需要明亮通透,更需要大小一致。采冰是极具技术难度的,首先需要使用切割机在冰面上切割出宽3米,长180米的巨型冰块,然后以人工的方式用冰钎将冰块凿割为位宽0.8米,长1.5米的标准冰块,稍有差池,冰块就无法使用,这就是“炸冰”。这种冰块一块就重达500千克,需要多人合力用冰钩拖拽出江面。

与此同时,在松原,也有一片冰湖,在松花江的滋补下,酝酿着一场12月底的丰收,这就是查干湖的冬捕。松原是吉林的水城,最为著名的就是三江一河一湖,这一湖就是查干湖,如今的查干湖冬捕已经成为旅游盛事,然而谁曾想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查干湖也曾因煤矿开采,森林采伐等原因干涸过,直到一条引流松花江的运河的建成使得查干湖再一次绽放了光芒。

摄影/王薇

松原是嫩江与松花江交错为坐标的城市,在此松花江分为向东北方向的第一松花江和向西北方向的第二松花江,三江一河一湖使得这里拥有了丰富的水资源,在松原最著名的景观除了大江大河之外,还有游梁式抽油机,也就是俗称的磕头机代表着的石油。

而石油和水实际上代表的正是吉林的另外一个秘密,那就是古大湖。距今2亿年前,大兴安岭隆起,松原所在的区域形成了巨大的陆相沉积盆地,由此蓄水成湖,而十万年前地质的变迁又使得湖底抬高,湖水分散至江河之中,形成了如今遍布的湿地,而古大湖中的生物,则形成了现在的石油。这就是吉林和水的秘密。

Day2 完整火山,冰与火之歌

白城-阿尔山

5小时22分 364公里

大雪是冰雪缤纷的节气,冷空气和寒潮带来的温度降低使得河流结冰封冻,呈现出“大雪封河”的景象,然而对于由火山造就的东北大地而言,这里的冬季正是“冰与火之歌” 共同上演的时刻。

摄影/杨孝

火山和地热的存在,使得这里的大雪之河凝而不封,如果我们从白城出发,沿着珲乌高速,省道S203前进,就能到达蜿蜒的哈拉哈河,哈拉哈河不仅串起了阿尔山的美景,更以独特的不冻河秀绝此处,从三潭峡到金江沟林场约20公里的这段河流,因地热的存在,即便在零下30摄氏度的低温中也不会被冰冻,而一旦有浮冰从上游漂流至此,还会渐渐消融,这里水汽氤氲,风光旖旎,有如幻境。

而在不冻河之侧,更为炫目的则是这里的火山地貌,中国是火山大国,在新疆有泥火山,在浙江有雁荡山,在吉林有长白山,在黑龙江有五大连池,然而就整体形态而言,如果想要欣赏年龄适宜,形状完整,整体规模宏大,并能够形成一系列火山景观的,也只有内蒙的火山了,其中之代表,正是阿尔山层层叠叠的火山群落,我们将这种火山,称之为“完整火山”。

摄影/杨孝

在这里,有以吉尔果山天池、卧牛泡子、驼峰天池为代表的天池;有以杜鹃湖为代表的堰塞湖;有以山水岩壁画为代表的玄武岩柱……在距今100万年至一万年期间,这一带一直有火山喷发活动,最终造就了堪称火山博物馆一样规模壮大、形态奇异、构造完整、分布广泛的火山岩地貌。可以说,来到阿尔山除了冬日的森林之外,多样的火山岩地貌才是不能错过的独特美景。

Day3 消失的景观,冬牧场

阿尔山-特尼河

5小时40分,368.1公里

大雪节气,雪的堆积和温度的下降,除了给草原带来白茫茫的一片大地苍茫之外,还有食物的缺少。对于游牧而言,冬日是与浪漫洒脱无关的,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草原是“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写意草原,是“无边绿翠凭羊牧,一马飞歌醉碧宵”的浪漫草原。

然而在一年之中,草原的写意,洒脱和浪漫与漫长的冬日相比,不过是昙花一现,仅仅占据到了一年中的六分之一时间。枯黄的草木,寒冷的大风,白色的冰雪才是草原的真正形象,在大雪时节,温度常常降至零下20摄氏度的草原,对于牧民而言,是一场真正的挑战。

而冬牧场,就是流传千年的游牧文明为之应对的方法,从阿尔山市出发,沿着省道S203,S202一路在冰雪中行进,在呼伦贝尔的特尼河,我们就可以与冬牧场相遇。

大雪时节,将牲畜从没有食物或者难以获取食物的冰雪草地转入到防寒避风的沙地、湿地以及森林,这就是冬牧场。一般来说冬牧场往往选在阳光充裕的盆地或者有遮挡的环形谷地之中,而这种选址,除了考虑防寒避风之外,还需要考虑水源与食物。

在冬季,草原的水源并不充足,雪水、井水及河水是常见的三种水源形式,然而井水往往存在取水较远,草原地下水位持续下降难以得到补充的问题,而对于食物而言,风的存在使得毫无遮挡的草原变为了“白灾”的频发之地。

摄影/杨孝

当雪被风吹坚冻实,牲畜无法吃到冰雪下的枯草,“白灾”就发生了,而好的冬牧场,则会因为遮挡的出现使得牧场之中的积雪以柔软的形式存在,牲畜可以轻易的吃到冰雪下的枯草。而有遮挡的牧场也可以存储积雪,在不下雪“黑灾”出现的时候,以积雪为牲畜补充水分。

在大雪时节,特尼河牧马人向森林冬牧场的转场就开始了,不畏寒冷,适应粗放管理的蒙古马能够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生存,而能够遮挡寒风,拥有灌木可以作为食物,拥有河流可以作为水源的冬牧场,无疑就是这个冬日牧马人们最好的避难所。

在这里遥望草原,那被称为天下第一曲的莫尔格勒河,穿过呼伦比尔的海拉尔河,孕育着草原,也孕育着沿河的无数冬日牧场,在冬牧场中,牧民们既准备着冬日的艰苦游牧,也在为冬季欢快的那达慕、过本年(庆祝家人的本命年)、白月(农历正月)准备着。

摄影:吕雷亮

科学指导:中国国家地理 中国地理学会

自驾TIPS

在冰寒的冬日行车,发现神行的全地形科技使得我们不仅可以快意驰骋,更能获得安全的保证,。全地形反馈适应系统具有四种驾驶模式,而冰雪路况正是“草地/沙砾/雪地模式”的用武之地。

发现神行的定时温控具有加装的定时温控设备。可预热发动机,将余热输送到车内,温暖怡人的车内温度,对于一场冰雪旅行,正是上好的体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