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温风已觉暑,山水犹未知

节气是中国人的诗意生活,是我们对季节的感知,是先民们对自然科学的不倦探索,这一次,我们在感知季节的同时,以自然科学与自驾旅行的方式发现中国的24种不同面孔。

小暑,小在开始,而热在突然

说到小暑,就免不了去对比大暑,小暑得名于《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

小暑,不是夏天的开始,却是一年中最炎热时节的开始,虽然此时热气犹小,然而小暑之热,却是有如迅雷之势,让人措手不及的。

Close up of grass in sunlight
摄影/赵雅靓

这是因为夏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之后开始向赤道方向南移,而自春分开始对北半球的加热,在夏至后开始彰显效果,温度得以明显增强,而带来高温的副热带高压和南亚高压,又会在此时到来,“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就是小暑突然暑气蒸腾的描述,这就是小暑,一个爆发力十足的节气,一个外号叫做“热得快”的节气。

暑热从何来?山水可避之

“如坐深甑遭蒸炊”,说到小暑之热,韩愈是深有体会的,甑是古代用来蒸食的炊具,把人放在炊具里面蒸,简直是热到让人无处可逃,不过对于避暑这件事,古人也是颇有心得,有钱人冬天的时候储冰,夏天就以冰避暑,又或者建造水殿,用水车浇洒在屋顶避暑,就算没钱,也可以跑到山水之间避暑。

通常意义上,有山的地方纬度较高,有植被覆盖,植被的蒸腾作用可以加速地表与大气间的潜热与显热交换,可以调节地表温度,而人口密集的城区,则因为建筑取代了植被,降低了土壤的蒸发,增加了热量的储存和传递,同时建筑所使用的砖石、砂石等材料因为材质粗糙,又很容易吸收太阳辐射,使得地表温度升高。

Mountain landscape
摄影/王正坤

最为明显的例子就是热岛效应,建筑比土壤更大的吸热率和更小的比热容让城市比郊外更热,高温的城市在低温的郊区包围之中,犹如大海中的岛屿,由此名曰热岛效应。

而有水的地方适宜避暑,则是因为水有着更大的比热容,水的热容量远大于土壤的热容量,而水的流动性又带来了更好的热传导和热交换,这正是山水可以避暑的科学原因。

只不过,不是所有的山水都可以有助于避暑,比如吐鲁番的火焰山是和凉爽一点关系都没有的,又比如腾冲的热海温泉,一听名字就知道在那里避暑肯定是别有一番感受在心头的。

当然了,这都是比较特别的例子,那有没有一些山水,不是这么特别,山是植被覆盖的青山,水是清爽的绿水,却依旧无法避暑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去重庆看一看,以自驾的方式去实地验证一下。

Day1 如果避暑只需要山水,重庆的名字应当是避暑山庄

Day 1 route graphic

自驾路线

 

宜昌-巫山-奉节

300公里,6小时

 

说起重庆,山城和火炉是大多数人脑海中的第一反应,实际上,在中国人传统的避暑山庄概念中,如果只考虑山和水的环绕,重庆应当是可以闻名天下的,比如著名的承德避暑山庄,康熙曾评价避暑山庄是“水心山骨”,这四个字正是承德避暑山庄的最大特点。

而重庆的形象又是如何呢?如果进入大重庆区域,我们就会发现这里的水烟波致爽,这里的山林木苍翠。

三峡是重庆有名的与水有关的景观,其实重庆叫三峡的峡谷很多,长江上有猫儿峡、铜锣峡、明月峡的小三峡,长江支流大宁河龙门峡、巴雾峡、滴翠峡也是三峡,大宁河自己的支流马渡河上也有三撑峡、秦王峡、长滩峡的小小三峡,到了重庆主城区,嘉陵江上更有沥鼻峡、温塘峡、观音峡的城区三峡。

Close up of map
摄影/洪玥

峡谷是如何形成的呢?最直观的理解是由山和水形成的,山为峭壁,而水在其中,从地图上看,大重庆区域的地势东高西底,和我们通常意义上想象的重庆山城在高山之上不一样的是,重庆主城区实际上是在四川盆地的东部。

Satellite view of terrain
出自/《中国国家地理》重庆专辑

只不过就主城区的地势而言,因为依山而建,又有主城的小重庆西高东低,北高南低,主城区的山脊是从西南到东北横行于城中,分隔出了上半城与下半城,但如果我们跳出主城区,俯视大重庆地区,又会发现,重庆的山是以鲜明的带状山岭般由东北向西南伸展,宛若从东南而来的巨浪突然凝滞。

重庆的水就在这些巨浪之间行进,这就是重庆的平行岭谷地貌,也正是平行岭谷造就了重庆,从宜昌出发,一路沿着蓉沪高速和301省道向巫山与奉节前进,就是在这壮阔巨浪中诗意般的远征。

Aerial view of boat
摄影/王正坤

而至为有趣的是,在这段行程中,除了有着翻山越岭,行走于盘山公路,或驾临峡谷高处的自驾乐趣之外,在小暑时节,我们还能感受到温度的变化,这种变化总得来说就是从热岛效应的城市出发,进入凉爽的高纬度峡谷区域,然后又进入副热带高压和南亚高压叠加的暑气突来区域。

Aerial view of river
摄影/王正坤

这是因为我们曾经提到过的水的比热容是比土壤更高的,当三峡大坝建成后,原有的部分陆地被水所覆盖,而水的蒸发也有助于对于区域进行降温,但对于整个大重庆区域来说,这种温度的变化是不显著的,这是因为气候不是对单一条件进行改善就可以控制的,而三峡水库又是典型的河道水库,两侧都是峭壁,水库建成后,水体的确变深,但水面和大气进行热交换的面积增加有限。

Land Rover Discovery parked in forest
摄影/孙一文

但在局部的峡谷区域,我们依旧能感受到局部的凉意,地貌的起伏,温度的增降,恍然间就会忍不住让人抚掌叹息,人生的大起大落也就是如此吧。

Day2 暑气,不仅仅是山和水,所以登重庆而小暑天下

Day 2 route graphic

自驾路线

奉节-重庆

456公里,6小时

 

从宜昌到奉节再到重庆,是沿长江在沪蓉高速与沪渝高速上行进,这是一段400余公里的路程,一般来说,第一次走这条路的人都会在这里生出一个问题,那就是重庆到底有多大?

因为似乎早就进入了重庆而又不曾到达重庆,没有看到重庆主城区,总在重庆的平行岭谷中和峡谷为伴。

然而当我们看看重庆8.24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就会知道重庆实在是个特别大的地方,因为这8.24万平方公里差不多有74个香港那么大,宏壮的峡谷与长江正是这片土地的塑造者,它们不仅造就了重庆的山水城市,也让暑气突如其来。

Aerial view of city
摄影/王正坤

因为这座山水城市的山,是城市之下的山,重庆是山城,山城的特点只强调山是不够的,它首先是一座城,一座将土地利用起来在山上建造文明的城市,这样以山为基的城市首先带来的是城市的立体感。

Cableway across the river
摄影/王正坤

而能够直观体会这种立体感的莫过于乘坐过江索道了,它的奇妙在于你不是从高空去登高望远感受城市的立体,而是随着索道的行进,一扭头突然就从高空来到了另外一片平地城区,这是与通常意义上架设在两山或者两个至高点处的索道是完全不同的感受。

而这种对于地形的充分利用,也使得城市的热岛效应更为显著,在小暑时节,重庆又会受到一种双重的高温暴击,西太平副热带高压移动到较北的位置时,重庆的炎热就开始了,然而这时候在青藏高原上空形成的南亚高压又会火上浇油。

City Skyline at sunset
摄影/王正坤

然而在火上浇油之后再次浇油的是,如果我们沿着重庆的山岭前行,就会发现华蓥山、大巴山、巫山、大娄山等群山,从四个方向将重庆围合在内,大山使得重庆封闭,也使得重庆炎热。

Land Rover Discovery parked by cliff
摄影/孙一文

在小暑时节,西南季风在翻越群山之时,在重庆之外的迎风坡上升冷却,带来沿途的降水,而在重庆内侧的背风坡下沉之时,却因为在迎风坡失去了大量的水蒸气,因此无法进行降温降水,只能产生干热,这就是焚风效应。

真是热就三个字,热热热。

Day3 小暑初来两件事

Day 3 route graphic

自驾路线

重庆-荣昌-自贡

215公里,3小时

 

山水造就了重庆的峡谷城市,而地理、季风等又造就了重庆的火炉,在小暑的物候中,暑热是个不可避免的主题,温风至是暑气到来,蟋蟀居宇和鹰始鸷是在说蟋蟀和老鹰也要避暑到清凉到地方去。

那么在没有空调的时候,我们除了奢华的用冰山或者水殿避暑,雅致的到山水之间避暑之外,还有什么是可以减少暑热的办法吗?

Close up of Land Rover wheel
摄影/孙一文

如果我们沿着成渝环线驶出重庆,转入九永高速和银昆高速进入荣昌,就能发现小暑其实是个更有仪式感的节气,这种仪式感不在于吃什么,当然在重庆美食是不可错过的,按照小暑的民俗,徐州人在小暑要吃暑羊,南方人民小暑要吃藕,在重庆只要吃火锅这两者都是可以兼得的。

但比较有趣的是,莲藕一般是产于秋冬,小暑是个夏天的节气,虽然现在已经有了广泛种植收获于夏天的早熟莲藕,然而通常来说,秋藕鲜脆,冬藕粉糯。

小暑时节并不是莲藕大量上市的时候,这大概是因为“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造成的望文生意望文生义,夏日见到荷花,就想到了莲藕。

那么我们的仪式感又在何方呢?在中国人的语言中,最具仪式感的两个字应为华夏,这既是我们中国人骄傲的五千年文明,又是我们的礼仪概述,正所谓“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Woman inspecting cloth
摄影/曾勇

小暑突来,除了要避暑,更要更衣,脱掉春季的厚衣,换做更为清凉的夏衣,葛、麻、纱、罗是中国人传统的夏衣材料,夏天不仅仅是山水锦绣,还有服饰之美。

在荣昌,我们的发现之旅所探寻的正是这服饰之美的开始之地,如今的荣昌,是全国最大的夏布生产地之一,使用苎麻纤维制作的夏布通透轻柔,很久以来都是中国人夏衣的主要选择,至于如今更为流行的棉布,实际上到了明末清初的时候,才渐渐和夏天有些关系,在更早的宋末元初棉才开始种植传播。

而在此之前,中国人的文字里面是没有“棉”这个字的,我们只有丝绵。唐宋时期,“绵”才变成“棉”。

Close up of ceremonial fan
摄影及手书/崔彧

在夏衣之外,暑气突来之时,在此次的节气发现之旅中,还有一样与礼有关的夏日物品,从荣昌出发,一路沿银昆,夏蓉和汉隆高速前行,到达中国有名的盐业与恐龙之城自贡后,在这里,除了回顾中国盐业的历史,在160多处恐龙化石产地,遐想1.5亿年前侏罗纪世界之外,我们还将发现夏扇。

但为什么是扇子?为什么扇子是和礼有关的?在历史上,中国人最早用扇的记录可以最追溯到舜,舜作五明扇以广开视听,传说中舜有双瞳四目,就是四个眼仁,历史上有这种眼睛的都是圣人,所以他的第五只眼睛,也就是扇子就叫做五明。

“扇,扉也,门两旁如羽翼也。”《说文》对于扇的解释或许能让我们明白扇子和礼仪的关系,打开大门而礼贤下士,而等到了先秦,扇子就极有礼仪的功能,又兼备了清凉的功效,暑气突来之时,手持一把扇子,让暑气稍稍远避,正所谓凉友。

中国的扇子文化源远流长,而在诸多扇子中,自贡以竹丝为原料的竹扇则以材料独特,灿若云锦薄如蝉翼而闻名。

自驾TIPS

三峡之中,名气最大的就是瞿塘峡,10元人民币就是以此为背景,其中左上角有一处尖峰制高点,这就是赤甲山,这里也是欣赏瞿塘峡壮丽的最佳观景点,但无限风光在险峰,到赤甲山并不容易,开车只能接近,而且是一段需要全地形功能开启的陡坡越野路段,砂石遍地,接着更需要徒步攀爬七个小时左右,才能到达1388米的赤甲山,当地居民友善热情,沿途如果迷路可以寻求他们的帮助,如果他们不知道赤甲山在哪里,不妨试试桃子山这个名字。

重庆是个立体城市,又是山城,所在重庆半坡起步又叫半坡弹射,请记得保持车距,多多利用盲点监测带车辆靠近警示功能,因为只有来到重庆,才知道重庆的老司机才是老司机,比如重庆黄桷湾立交桥吧,20个匝道,下来就先晕了。

撰稿/曹霄飞

发现中国24节气,不仅仅是发现节气本身的含义,更是以自然科学的有趣角度,以自驾旅行的亲身体验方式,寻找节气背后的秘密与故事,以一场旅行,发现24节气,也发现人生中最为难忘的发现旅行。

Land Rover and Chinese National Geography bad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