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晚来天欲雪

节气是中国人的诗意生活,是我们对季节的感知,是先民们对自然科学的不倦探索,这一次,我们在感知季节的同时,以自然科学与自驾旅行的方式发现中国的24种不同面孔。

小雪,气寒将雪

 

是常常下“大雪”的小雪

小雪,是冬季的第二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十月中, 雨下而为寒气所薄, 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

小雪,是空气中的水汽凝华降落形成初雪的节气,在二十四节气中,既有“小雪”节气,又有“大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对于大雪的解释是:“大雪,十一月节,至此而雪盛也。”

在通常的节气解释中,对于大小之别,往往有几种比较流行的看法,有人说小雪之小,在于雪量之小,又有人说大雪之大,在于温度的持续下降使得降雪的几率较大。实际上根据竺可桢先生,林之光先生等人的研究,因为平均温度较高,大气中的水汽含量较多,所以大部分时候小雪时节的降雪量和降雪几率是比大雪时节更大的,而到了大雪时节,因为温度较低,水汽含量较小,往往只能下小雪。

摄影/伦天洪

同样,在我国北方地区,气温回暖,水汽含量较大的2月和3月,也常常会有比隆冬时节更大的降雪,那么,为什么在二十四节气中,常常拥有“大雪”的小雪会排在往往只有“小雪”的大雪之前呢?

在竺可桢先生的一些研究中,我们或许可以管中窥豹,在春秋时期,山东还有竹子与梅这样的热带作物,长江一带还有犀牛,由此,我们可以推测,或许正是气候的变迁导致了小雪与大雪节气的排序有所不同,即在彼时,小雪时节的气温过高,不足以带来大雪,而在大雪时节温度和水汽都达到了大规模降雪的气象条件。

那么为什么在温度环境发生改变,小雪开始降下“大雪”之时,节气至今依旧在指导着我们的生活呢?如果我们前往年平均总降雪日数最多,雪季最长的东北,我们就会发现,在物候之外,因地制宜的民谚正是对于节气最有力的补充和诠释。

Day1瑞雪丰年,皓鹤轩昂

齐齐哈尔-双河农场-扎龙自然保护区-五大连池
5小时2分钟 430.8公里

小雪有三候:“一候虹藏不见;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三候闭塞而成冬。”

小雪时节温度的下降,使得半空中折射光线进而形成彩虹的水滴凝结为冰晶或降雪,由此彩虹开始消失,而高密度较重冷空气的下降和低密度较轻暖空气的上升离去,也使得冬日终于以一种冷空气闭塞天地的形式开始出现,最为显著的,就是降雪开始覆盖大地,这即是物候中的“闭塞成冬”,也是民谚中的“小雪封地”以及“小雪雪满天,来年必丰年。”

摄影/伦天洪

在齐齐哈尔的北京市双河农场,小雪时节降雪的到来,为这个隶属于北京行政管辖,却身在黑龙江齐齐哈尔的“飞地”带来了瑞雪兆丰年的吉兆。飞地,是指行政区管辖和实际地理区域分离的土地,因为历史与经济发展的原因,在我国有三十处省级飞地,比如坐落在湖北省十堰市郧县白浪镇的石槽沟村就是隶属于河南的飞地,又比如河北省的三河市、香河县和大厂县实际上身处北京和天津的包围之中,并不与河北相连。

松嫩平原与三江平原,辽河平原一起组成了东北平原,而双河农场就是松嫩平原之中的明珠,典型性的大陆气候使得东北平原成为了中国农业生产区中最冷的所在,然而优秀的土壤成分、相对温暖的夏季、雨热同季时期较高的降水量,以及较大的昼夜温差则使得这里成为了玉米、大豆、小麦和水稻种植的理想之地。

在小雪时节,大面积降雪的到来,不仅有利于冻死土壤中的虫卵,更可以在春季为小麦的生长提供充足的水源。在长城以南华北地区、长江流域,降雪还可以阻挡冷空气对于越冬冬小麦的伤害,如棉被覆盖般形成优秀的保暖层,正是“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的瑞雪兆丰年。

摄影/孙静文

在小雪时节,除了雪之外,还有一种白色组成了最中国的颜色,这就是皓鹤轩昂的白色,从双河农场沿着绥满高速和齐扎公路前行,就可以到达世界鹤类饲养和培育中心扎龙,在这里,乌裕尔河滋养的浩荡芦苇沼泽以我国北方同纬度地区最完善,最广袤的湿地生态系统为鸟类提供了优秀的繁衍环境,而丹顶鹤就是这里最为特别的存在。

丹顶鹤修长俊美,身高可达1.6米,翼展可达2.5米,气宇轩昂,姿态优雅,在世界上15种鹤类中,中国有9种,扎龙就有6种,这里正是名副其实的鹤乡,在冬日的扎龙保护区,放养的丹顶鹤在雪中起舞,正是白居易当年曾经为鹤舞所惊艳的“低头乍恐丹砂落,晒翅常疑白雪消”景象。

Day2 熔岩似海,翻花如浪

五大连池-伊春
260.6公里,2小时48分

冰雪,是寒冬时节的东北最为美丽的景观之一,然而真正塑造东北的,却是与冰雪对立的火山,从2.5亿年前到现在,东北都是中国火山最为活跃的区域,火山的活动塑造了东北的面貌,比如大兴安岭的形成,就与中生代时期开始的“燕山运动”及新生代时期“喜玛拉雅运动”的火山激烈喷发有关,又比如长白山的天池,黑龙江的镜泊湖,也是火山造就的美丽所在。

在广袤的东北以及接壤的内蒙古东北部地区,新生代火山岩出露面积达到了50000平方公里,而火山的数目则多达690多个,从山峦到峡谷,从湖泊到河流,火山的造物遗迹无处不在,火山不仅赋予了东北丰富的矿产资源,更以独特的地貌之美,造就了奇特的东北大地。

摄影/王鹤

从扎龙出发,沿着嫩泰高速及伊齐高速一路前行就能到达中国最著名的第四纪火山群之一的五大连池火山群,在这里14座中心式喷发的火山有规律地呈“井”字形矗立在大地之上。

其中笔架山、卧虎山、焦得布等火山属于死火山,而清朝康熙年间喷发形成的老黑山和火烧山则属于活火山,如今五大连池千姿百态的熔岩形态,正是由老黑山和火烧山所塑造的,它们喷发的熔岩阻断了附近的白河,将白河一分为五,不仅形成了五个首尾相连的火山湖,美其名曰“五大连池”,更造就了中国第二大的火山堰塞湖。

冬日的五大连池白雪飘渺,然而在白雪之下,这里的熔岩台地如黑色的海洋般波涛汹涌。翻花熔岩就是这黑色海洋中夺目的浪涛,翻花熔岩是火山喷发时熔岩因表面与下层流动速度不一,彼此碰撞冷却形成的如花朵一般绽放的熔岩,在翻花熔岩中,数以千计的喷气锥、喷气碟正是这里最独特的景观。

顾名思义,喷气锥如锥体高立,而喷气碟则有如飞碟,当熔岩流经喷发气体的岩石裂缝或者湿地时,气体或被蒸发的水蒸汽冲破熔岩层持续喷发,此时被冲破翻出的熔岩持续堆积,就形成了最高可达四米之高的喷气锥或者矮小扁平的喷气碟,就全球范围来说,形成足够规模并且保存完好的喷气锥及喷气碟也仅仅在此而已。

Day3 兴安林都,梦送冬华

伊春-大平台乡
201.5公里,4小时27分

水汽的凝华形成了雪,在伊春的大平台乡,还有一种类似雪的凝华之美,这就是雾凇。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记载雾凇的国家,雾凇有过很多名字,它是《春秋》中的“树嫁”与“雨木冰”;是《新唐书》中的“树介”;也是文人墨客口中的“琼花”与“雪柳”;更是奇妙的一夜梦醒来,美景随梦到的“梦送”。

雾凇是巧夺天工的天时地利之美,因为雾凇的形成需要极为苛刻的条件,它即需要充足的水汽,又需要低至零下二十度的严寒以及少风晴朗的天气,而在大部分地区,这三种条件是难以同时具备的,在我国欣赏雾凇最为有名的所在有吉林的雾凇岛,伊春的大平台,伊犁的伊宁县,新疆的喀纳斯,安徽的黄山等地,在这些雾凇出现的地方之中,伊春的大平台是独具特色的。

摄影/孙静文

这种独具特色首先在于充足的观赏时间,比如雾凇岛在十二月下旬才开始了它最佳的观景时节,而在伊春的大平台,只要十一月下旬,小雪时节之后就可以观赏雾凇之美,此时库尔滨水电站排放的热水达到了零上4度,由此库尔滨河终年不冻,滔滔流过的河水不断的蒸发,当蒸腾的水汽与低温的树枝相遇,就形成了银装素裹的雾凇世界。

摄影/伦天洪

其次,伊春的雾凇之美是与森林之美相映成辉的,如果说雾凇是一种优美的景观,那在中国红松的故乡,伊春这个林都登高望远,遥望雪中兴安岭,便是一种壮美的景观,在兴安森林公园之中,登上高达的67米的兴安塔,触目所及的,正是天地间真正的壮阔。

如今的兴安岭外围新生的红松看上去并不十分粗壮,与温暖地区迅速成长的速生树种如杨树相比,甚至有些柔弱,然而只有在冬日来到这里,才能够发现红松生长的真正秘密,漫长的冬日和低温使得东北地区的树木每年仅有三到四个月的生长期,所以这里的树木生长缓慢,材质紧密,当树龄高达两百年到三百年的参天巨木成为国家建设的栋梁之后,在风雪中,新的红松静静成长。

摄影:吕雷亮
科学指导:中国国家地理 中国地理学会

自驾TIPS

在银装素裹的东北行车,发现神行的全地形科技使得我们不仅可以快意驰骋,更能获得安全的保证,。全地形反馈适应系统具有四种驾驶模式,东北正是“草地/沙砾/雪地模式”的用武之地。

发现神行的定时温控具有加装的定时温控设备。可预热发动机,将余热输送到车内,温暖怡人的车内温度,对于一场冰雪旅行,正是上好的体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