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玉露生凉

节气是中国人的诗意生活,是我们对季节的感知,是先民们对自然科学的不倦探索,这一次,我们在感知季节的同时,以自然科学与自驾旅行的方式发现中国的24种不同面孔。

白露,蒹葭苍苍

摄影/周雨晨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对于白露的解释是:“八月节……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白露是秋天的第三个节气,在白露之前的处暑时节,冷空气的南下中止了暑气,“新凉”的出现令人惊喜万分,而由此“直万金”。

而时至白露,随着冷空气的进一步南下和温度的降低,清凉已经不再是奢望,在早晚时节,甚至还会有微凉的寒意感觉。露水的出现,更宣告着一个全新寒冷时节的开始。温度的降低,使得空气中未饱和的水蒸气变得饱和,进而凝结为露。

露,是白露时节独有的特征,它和霜一起,建构了秋这个最富有诗意的季节,正如“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这一曲秦风千百年来流传不息,家谕户晓,不仅成为了《诗经》中十五国风的代表作,更以物候的方式记载了白露节气的特征,为我们的白露旅行指明了推本溯源的目的地。

Day1 秦人祖地,白露为霜

陇南-青木川古镇-剑门关
242.2公里,4小时12分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白露,闻名且初见于《诗经》之《蒹葭》,而《蒹葭》则属于十五国风之秦风,在通常的认知中,秦“振长策而御宇内,执敲扑而鞭笞天下”是为暴秦,而秦人的形象,则多来自于兵马俑,言笑不苟,侃然正色。谁又能想象得到,激昂粗豪的秦人,也曾在肃索的秋日如此深情的凝望着一江秋水。

摄影/李文博

然而,与通常的认知所不同的是,千百年前秦人深情凝望的一江秋水,实际上并不是现在环绕西安的秋水,虽然千百年后每逢白露时节,在“八水绕长安”的八水之侧,我们依然能够听到《蒹葭》被吟唱被纪念,但严格意义上来说,秦人的一江秋水既不是八水中最大的渭河,也不是它的灞、浐、泾、沣、滈、涝、潏七条支流,这江秋水甚至不在由八水水网组成的秦川“陆海”广袤大地中的任何一处。

如果我们打开中国的地势图,将目光投向青藏高原、黄土高原以及华北平原和四川盆地的交汇处,我们就会发现东西而来的秦岭与横断东西通路的南北向横断山所相遇的地方,又出现了长江水系和黄河水系的交织,这里正是甘肃陇南,一个完全颠覆甘肃干旱少雨,沙漠戈壁遍布印象的绿色山地,也正是这里,走出了“吞二周而亡诸侯”的秦帝国,走出了曾经深情凝望一江秋水的秦人,而这江秋水的名字,正是陇南西汉水。

白露时节,西汉水之上芦苇苍茫,正是被称作蒹葭的它们在千年的时光中见证着秦人的渐渐强盛,然而如果我们来到西汉水之侧,就会发现,被周天子封于秦地,被称作第一个秦人的嬴非子所拥有的土地还不足50里,土地狭小,而封地之侧又有西戎侵扰。

这样的条件,固然可以成就秦人尚武的精神,然而就地理物产而言又是怎样的原因,使得秦人在尚武之外,足以富国强兵呢?如果我们翻开中国气候区划图,则会发现,陇南山地由东南向西北,依次从亚热带湿润气候向暖温带湿润气候和高原气候过渡,是甘肃省唯一拥有亚热带气候的地区。

而千余年前的西汉水,又名“犀牛江”,从这个名字我们可以推断,在千余年前西汉水流域曾有犀牛出没,犀牛的出没则证明了西汉水流域曾经的水草丰茂,除此之外,陇南礼县东北部的盐官镇自古以来又是水盐的产地,秦人因为养马而受封于秦地,而盐的存在,不仅可以贸易富国,还可以养育出体大健壮的骡马,正是《史记》中所记载的:“马大蕃息”。

由此,秦人富国强兵的秘密就此揭开,温暖的气候和丰茂的水草提供了畜牧和农业的便利,而食盐则带来了贸易与牧马之利,尚武且有良马,就这样,秦人从陇南的一隅之地走向了关中平原最终一统六国。

地理与气候,使得秦人在狭小的陇南山地拥有得天独厚的成长条件得以走出陇南,对于地理环境决定论而言,这似乎正是地理环境及自然条件对于社会发展所起到的决定作用佐证。

然而在白露时节,如果我们追随节气的脚步,沿着陇南向南而行,探访白露时节华西秋雨的秘密之时,则会惊奇的发现,在陇南140余公里处的青木川古镇,这个曾经扼三省要冲却因为地理位置的隔绝而造就的世外桃源,却以一种坚定悠然的方式否定了地理环境决定论。

如今的青木川依山傍水,从兰海高速转至兰渝线和姚秦路不需舟车劳顿便可寻幽探古,然而在40年前,青木川还是山连着山,穿来穿去走不出山的隔绝面貌,进入青木川要沿着曾被称作“难于上青天”的古蜀道行进,这种地理造就的隔绝面貌,一方面给予了青木川闲居乐土生活的可能,另外一方面,也的确符合地理决定论中隔绝的地理环境造就隔绝社会之设定。

摄影/宋旭红

但是地理隔绝的青木川社会,并没有与文明割裂,魏辅唐的出现,使得青木川一方面与世隔绝成为他的独立王国发展出了匪帮文化,另一方面与文明共同发展,与商贸共同发展,成为了文明文化的兴盛之地和陕、甘、川三省边最繁华的贸易之地。

与我们今人听到“青木川”三字便觉得韵味深长所不同的是,作家叶广芩在创作小说《洞阳人物录》的时候,由于需要一个土匪角色,便找来了地图,在地图上她看到青木川后下意识的就觉得这里应该有土匪。

民国创立后,中国没有一片区域没有土匪,没有一年土匪偃旗息鼓,但什么是土匪,什么造就了土匪?特别是颇具特色的民国土匪到底是如何的?

时至今日,我们也只能管中窥豹,比如东北的张白马,居然以企业绩效分成形式管理匪帮。又比如被定性为土匪然后枪毙的魏辅唐,在管理封闭偏远的青木川古镇之时,居然从未与文明世界割离,他保护商贸,兴办辅仁中学,对川甘子弟实行免费教育,在中学之中,竟然还教授俄语及英语,在同时代缤彩纷呈,五花八门的土匪之中,青木川之魏辅仁或许不能称作“国士无双”,然而却当得起“一代枭雄”四个字。

Day2 剑门观雨,沱江望雁

剑门关-绵阳-资阳
332公里,4小时11分

川陕公路的开通与公路的升级进步使得蜀道不再难于上青天,曾经封闭的青木川也以AAAA级旅游景区的面貌成为了古镇探访的好去处,然而不管时代如何变迁,道路如何发展,节气的脚步从未停止。

在白露节气,如果我们沿着兰海高速与京昆高速在山间盘绕前行,就会与一场白露之雨在剑门关相遇。自古以来,由陕入川,必经蜀道,而剑门关正是入蜀的最后一道天险。但这道天险,对于节气与气流来说,却是形同虚设,白露之后,就是华西秋雨的开始,华西秋雨是冷空气与暖湿气流相遇的结果,东部的暖湿气流以倒灌的形式进入四川盆地,然后一路向甘陕前进。

就全国大部分地区而言,白露之后,降水会明显减少,常见的与水有关的景象也仅仅是露而已,然而在华西秋雨绵绵不绝的地区,却呈现出“巴山夜雨涨秋池”的雨露景观,由此祈晴便成为了此时特有的民俗,如陕西南部在此时就流行挂起“扫天婆”,期望手持扫帚的“扫天婆”可以扫除乌云。

而与祈晴习俗相应的则是在太湖的禹王祭祀习俗,《尚书·禹贡》曾记载大禹治水“三江既入,震泽底定”,震泽就是太湖,如果我们沿着京昆高速,一路从剑门关前往绵阳,那么在这一路上,我们虽然不能亲历太湖禹王祭祀的盛典,然而却有幸能从禹王的故乡路过。

绵阳,准确来说是深山之中北川县禹里,是大禹的故乡,白露是与水有关的节气,大禹是治水的英雄,然而从曾经吟唱《蒹葭》的秦人角度来看,正是大禹开启了华夏民族的大一统,大禹不曾如秦人般征战,又如何成为了秦人建立统一国家的先启呢?

如果我们仔细追溯大禹治水的足迹,我们就会发现,中国人历史上第一次大范围的,一体化的人文地理格局正是由大禹开启,大禹治水经过的地方被称为“禹迹”,而“禹迹”代表的正是文明,根据《左传》,在“禹迹”出现后,国家被划为九州,由此中国人有了正式且完整的地理格局,这正是国家概念出现的标志。

也正是“禹迹”,开启了先民用地理图志对于国家地理形态的概述与探索,如宋代绘刻的《禹迹图》,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石刻地图之一,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就称此图是当时世界上最杰出的地图,而在《禹迹图》之外,《天下州县图》、《方舆胜览》等地理图志的先后出现,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古代地理民生的概览资料,更使得我们的节气发现之旅有迹可循。

摄影/熊晓

当我们沿着成渝绕城高速和夏蓉高速一路前进,来到沱江之侧的资阳时,我们还将与白露节气中的三候“鸿雁来、玄鸟归、群鸟养羞”中的“鸿雁来”相遇,据《方舆胜览》记载,沱江自古就有大雁出现,所以又称为雁江,在资阳因为大雁的放飞活动,千年前金雁飞驰于雁江上的景象再次得以重现。

Day3 峨眉,升向天庭的承露盘

资阳-峨眉山
175.6公里,2小时1分

得以再次重现的,除了金雁的飞驰之外,还有秦地与露的故事,白露之露,起于秦人,而将其发扬光大者,却是汉人。《老子》说“天地相合,以降甘露”,在先民的眼中,露为祥瑞,更有祛病延寿,甚至长生的功效,汉高祖刘邦斩蛇而起,定都长安87年后, 好神仙术的汉武帝刘彻先后在柏梁宫和建章宫中建起了二十丈,大约四十多米之高的承露盘以承甘露。

自此露又具有了飞升天庭仙道的功效,不过比较有意思的是,汉武帝的承露盘在魏明帝曹睿下令将承露盘从西安运至洛阳的路上损毁遗失之后,继承汉武帝衣钵的人除了如今徐闻县的四仙女仙人承露盘之外,在更早的时候,在北京还有一个叫做乾隆的人在北海公园立起了仙人承露盘,只不过对于喜欢在字画上盖章签名的乾隆皇帝来说,承露盘存在的意义就不在于神仙之道了,这座承露盘的出现,或许与清乾隆各种釉彩大瓶“瓷母”的出现有异曲同工之处。

虽然如今我们的白露探访之旅,无法以跨空间和时空的方式去重温仙人承露的盛景,然而在自然之中,却并不缺少承露之台,如果我们从资阳出发,沿成丽高速,乐自高速及乐汉高速一路前行,就能到达从四川盆地升向天庭的承露之台--峨眉山。

摄影/田捷砚

峨眉山是我国雾日最多的地方,一年之中,峨眉山的山顶平均有322天被云雾笼罩,峨眉山的形象,也正如承露盘一般,如果我们从空中俯瞰峨眉山,我们就会发现,屹立在云海之中的峨眉山如倾斜的巨大方桌,整体以背斜的姿态出现,这正是典型的断块山。

在气象学中露和雾都是指大气中水气凝结而结成的小水滴现象,只不过露是大气与地表物体发生接触冷却,而雾是近地云层的空气冷却降温,水气达到饱和凝结而成的。雾代表着水气的充足,而当地面温度降低之时,水气又会在地面形成露。在峨眉山,儒、释、道三教并存共处,相依相存,或许这正是汉武帝所追寻的仙人承露。

自驾TIPS

玉露生凉,在华西秋雨到来之际,天气转凉,在探索节气的时候不要忘记使用发现神行的座椅加热功能和定时温控功能。

白露是季节变换寒凉的开始,旅行中换季衣物的准备颇为重要,发现神行的感应式尾门和大空间后备箱则为我们提供了充足准备旅行物品的可能。

 

摄影:孙一文

科学指导:中国地理学会 中国国家地理

 

发现中国24节气,不仅仅是发现节气本身的含义,更是以自然科学的有趣角度,以自驾旅行的亲身体验方式,寻找节气背后的秘密与故事,以一场旅行,发现24节气,也发现人生中最为难忘的发现旅行。